“墨月黳云脱太清,海风吹上笔头轻。琐窗冷透芙蓉碧,定有新明到九成。”这是宋代诗人苏轼《谢人送墨》中描绘“墨”的经典名句。在古代文人眼里,翰墨纸砚可谓“雅友”,被誉为“文房四宝”。现如今,尽管再难寻觅古人手持墨条臂腕轻摇,飘飘欲仙的闲情高雅,但翰墨纸砚开端进入保藏人士的视界,无论是逐年增加的文房器物专场拍卖,仍是文房小件单品拍卖纪录的不断改写,文房小器正在悄悄步入保藏界。马鞍山书法培训的朋友们,接下来,咱们一同聊聊文房小器保藏吧!
小文房藏“大天地”
自古以来,武士爱剑,文人爱砚。在藏家眼里,文房器物不只具有使用价值,厚重的艺术文明内在更具吸引力。文房藏品中,大家谈及最多的当属被誉为“文房四宝”的毛笔、古墨、老纸和名砚。“保藏界在说翰墨纸砚时都会在前面加古、老、名等形容词,这是在体现物以稀为贵的保藏出资理念。”热衷于文房器物保藏的齐先生通知记者,近些年文房藏品中,古砚、古墨和老宣纸最具上涨潜力。
跟着传统文明的强势回归,一些稀有宝贵的小件文房臻品不断发明“神话”,气势丝毫不输一些干流藏品。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“北宋汝瓷”专场拍卖中,“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”终究以2.0786亿港元的天价成交,一度创下当时文房类拍品的最高纪录;在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中,一方“清乾隆六十年(1795年)白玉御题诗太上皇帝圆玺”拍得1.61亿元人民币。“文房小件为何能拍出天价?除了稀缺以外,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沾了皇气,御用二字在拍卖商场犹如尚方宝剑,所向无敌,最受保藏者青睐。”齐先生通知记者。
文房“小五”将比美“四宝”
近年来,跟着保藏热和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,“文房四宝”拍卖专场的数量不断增多,拍品报价也屡创新高,助推文房小件也随之水涨船高。文房用品除“四宝”外,品种还有许多,其间包含笔筒、笔匣、笔洗,墨床、水注、镇纸、臂搁、印章等等,可谓琳琅满目,应有尽有。其间,镇纸被誉为文房“小五”,极具保藏潜质。
以2004年春拍卖的一对明寿山石高浮雕蟠螭纹镇纸为例,终究成交价为104.5万元,使镇纸拍卖初次破百万元大关,到了2009年,该藏品又以114.5万元成交,五年的时间里只涨10万元,这与“文房四宝”比较,有很大差距。“与瓷器、书画等藏品比较,文房用品保藏更具群众基础和发展趋势,比方一些原料上乘、雕工精密且极富构思的精品老镇纸,也逐步开端凸显其保藏价值。”河北诚信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晓思女士说,当前,商场上常见的镇纸以红木为主,报价也不高,一些拍卖会上的成交报价也处于低位。“一些原料好、规划奇妙、雕工精的名人题字作画的老古砚和镇纸极具保藏潜质,凭仗其艺术价值和文明价值的特殊性,定能在高级保藏艺术品中占有一席之地。”杜晓思说。
文房保藏也讲“名人效应”
文房雅玩儿中,一些雅器的观赏性乃至高过实用性。“文房雅玩儿受到文人或藏友喜欢,是把它们当作雅物,重视的是其承载的文明内在。”河北延才艺术馆履行馆长周红日先生以为,文房藏品将日子和艺术进行了完满交融,集绘画、书法、篆刻和镶嵌等技术于一身,原料包括了金、银、铜、陶瓷、紫砂、玉器、漆器、木器和琉璃等,再用杂乱的技术加以修饰,雅趣横生,极具艺术保藏价值。“在写字或作画时,停步打量书房雅器,是一大妙趣,再配上书房特有的清雅气质,这些文房清供就变成了摆设雅玩。”周红日笑道。
说起文房小件保藏,周红日先生以为要重视“名人效应”。“和别的品种藏品相同,保藏文房清供相同考究家世。相同的技术和原料,如果出自名家,或者由名家题字作诗,价值要高出许多。”周红日说。
文房藏品不只与日子休戚相关,还承载了文人气质和文明精力,是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强的生命力。相同,关注文房雅器的保藏与出资,定能“以小广博”,收成可观的出资价值。